2015-06-25 16:01:00 来源:搜狐焦点网
买了多大面积的房子就能住多大的房子?不一定,购房合同上的显示面积和实际面积可是有不小出入的。王先生去年年底刚买了一套房子,不过等他今年住进新房后,就一直对得房率这个问题心存疑惑。
王先生的购房合同上显示面积为97.9平方米,属高层建筑,买房时销售人员告诉他公摊面积只有20%。可等他开始装修房子,实际测量后发现,除去墙体和阳台 的12平方米,室内建筑面积只有72.4平方米,实际得房率仅为74%,这让王先生颇为纠结。究竟,王先生的那部分房屋面积去哪了呢?得房率多少算合理? 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为您揭开得房率的秘密。
计算标准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其实,购房后发现实际得房率与开发商承诺的得房率不符的现象不在少数,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得房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国家对于得房率的计算有两种标准:一种是套内使用面积除以建筑面积(即销售面积),业内称之为使用系数;一种是套内建 筑面积除以销售面积,业内称之为建筑系数。销售面积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而套内建筑面积则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
两者相比,前一种计算方法去掉了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当然数值较低,也是一般业主所认为得房率;而开发商显然更愿意采用后者,因为后者的得房率要 比前者高出8%到11%。以王先生的房子来说,合同面积为97.9平方米,套内使用面积是72.4平方米,墙体和阳台面积一共12平方米,其余的13.5 平方米是公摊面积。因此,业主理解的得房率是74%,而在开发商看来却达到了86%。
小马表示,按照第二种标准来算,多层住宅的理想得房率应该在92%至95%,小高层(7层至11层)的理想得房率应该在85%至88%,高层(19层至33层)的得房率应该达到79%至82%。
诸多因素影响得房率
一般来说,得房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户型结构(几梯几户)、楼盘形态、物业类型、公共活动区域大小。据小马介绍,在户型结构方面,一般是户型面积越大, 得房率就越高。一梯多户可能与一梯两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差无几,可是户数与套内建筑面积增加,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就会减少。
至于楼盘形态方面,楼层越高、楼层结构越复杂,公摊比例就越大。一般来说高层的得房率较低,小高层次之,多层的得房率相对较高。高挑的大堂、宽敞的电梯、地下车库等看上去“很美”的设计,都会占到大量的公摊面积。
在物业类型方面,多层(7层以下)建筑的得房率一般在85%至90%,小高层(7层至18层)的得房率在80%至88%,而高层的得房率一般只能在75%至80%。可以肯定的是,低于70%的得房率,对于购房者来说是很不合算的。
因此,一些开发商会通过其他手段来标榜其高得房率,比如在不额外增加公摊的基础上,设计半封闭阳台和大飘窗。
得房率并非越高越好
很多购房者认为房子的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得房率越高越好,其实这也不完全正确。小马说,得房率往往跟小区的相关配套息息相关,如果得房率特别高,会导致业主的公用面积减少,这样居住起来就会感觉拥挤、压抑,带来诸多不便。
“得房率多高最合适,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看小区的配套公用设施、套型本身以及公摊面积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小马说,一般在地块开发的时候会对小区的配套 设施进行规划,给出这个小区需要的较低面积比率。由于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因此这个比率也不同,有的开发商想做档次高、配套齐的小区,就会做大的 会所、休闲设施等公用建筑,电梯、步梯的设计就比较宽敞,这样的小区公摊面积就会高一些,也会提升小区的整体档次和居住品质;有些开发商想做经济实用的住 宅,就会把这部分面积控制在较低限度,一些公用设施和公用空间都采用普通标准,这样得房率就高,不过会降低小区的整体品质。
小马认为,最关心得房率问题的应该是首次置业者,他们对房屋的面积比较敏感,而改善型购房者则更多地关心房子住得是否舒适。总之,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得房率没有较低标准
市场上的得房率高低不等,国家相关部门对此就没有专门的规定?得房率有没有一个较低标准?
据业内人士介绍,得房率其实只是业界的一个通俗说法,现行的房地产法律法规和文件中并没有对得房率给出明确解释。测绘部门也只是负责测量建筑面积等,对于得 房率要达到什么标准,并没有强制规定,这主要看开发商在设计之初给出的比率是否能通过规划部门的审批。不过,开发商在销售时应明确告知公摊比例,如果购房 者入住后感觉实际使用面积缩水,可以找房屋测绘机构测量,并以此为凭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般而言,大户型要比小户型的得房率高,多层要比高层的得房率高。但是,不管得房率是多少,开发商卖给购房者的房子,始终是按总建筑面积来算的,开发商肯定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