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不是越少越好

2015-07-13 10:18:00   来源:搜狐焦点网

对于大多数购房人而言,公摊面积一直是让人“多花钱”的地方。如今,在不少豪宅项目,将公摊面积“植入”到户型面积中,已经成为了常用的招式以增加居住面积。但对于高层或者低层的洋房而言,公摊面积究竟应该保持着怎样的一个度呢?而公摊的多与少,对于购房人又将是好是坏?

公摊面积要怎么计算?

所谓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如今,无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商品房都有公摊面积。目前,我市在售高层楼盘的公摊面积大约在15%到25%之间,多层住宅在10%到20%之间。

而据建筑方面人士表示,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即指各产权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为整幢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等。现在高层住宅公摊面积计算方式为,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各套 ( 单元 ) 的套内建筑面积乘以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得到购房者应合理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举例来说,一套88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户型,套内面积是72平方米。那么公摊面积 = 建筑面积 - 套内使用面积=(88-72)平方米= 16平方米;公摊率=公摊面积/建筑面积= (16 / 88)平方米= 18.2%;得房率=(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88-16)/ 88平方米 =81%。

公摊面积有哪些?

一般来说,普通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约在10%-15%;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约在15%-20%;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一些,约在20%-25%。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合同上都会注明房屋的公摊系数范围。房屋面积以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中心测绘部的测绘结果为准,房产证上标注的面积也以此为准。

但在购房中,仍有一些面积是不会算入公摊面积中的。据房地产专业人士介绍,依据我国《房产测量规范》依据,不计入公用面积的建筑面积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高层低于2.2米的夹层、技术层、地下室、架空层;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做顶盖建造的房屋;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伸缩缝;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层高在2.2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层高小于2.2米的部位,不计算建筑面积;屋顶为斜面结构房屋,层高在2.2米以上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层高小于2.2米的部位,不计算建筑面积。

而针对2.2米层高,则在购房过程中十分常见,例如“人字形”阁楼,如果低于2.2米,则不属于公摊。

但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公摊面积的处理,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法律法规出台,因公摊面积的不明确,使其成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争论的焦点。公摊面积如何区分? 目前我国尚无法律对公摊面积加以约束,只有建设部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的部门文件做出的原则性规定。

公摊面积少就好吗?

高得房率≠公摊面积少 公摊面积不是越少越好

高得房率≠公摊面积少 公摊面积不是越少越好

对于公摊面积,不少人总觉得越少越好,这自然是对的,但目前市场中,不少人总会将得房率作为判断公摊面积少的少有标准。这就有些问题。

目前,由于建筑设计的提升,不少户型中都有了赠送的空间,无论是地下室、阳台还是飘窗,很多开发商会将赠送面积算入到套内面积计算,由此计算对于公摊来说,面积不光一点都没减少,相反却能获得很高的得房率。为此,高得房率≠公摊面积少。

对于公摊而言,如果面积太小,则公共空间,例如楼梯、大堂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公摊面积越少对于个人来说,则是好事。对于整体而言,则在美观上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不少公摊实际上是可以进行利用,而一梯1户或一梯2户则是目前较好利好公摊面积的建筑设计。但由于公摊面积还是属于公共区域,要利好的话,也要更为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