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0 07:27: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武汉每季经济数据在列。而武汉政府常务会上,成都也多次成为关注重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周慧
除了北上深,创业下一站,去成都还是武汉?
武汉和成都,作为中西部较具竞争力的两个省会城市,因经济体量相当,成为直接较量对手。两地早年从对比GDP,到现在比“创业”,争夺创业第四城、通航第四城的称号。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武汉每季经济数据在列,而武汉政府常务会上,成都也多次成为关注重点。
近日,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都定位之一表述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再次触及了武汉神经。自2012年,武汉就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目前仍是“十三五”期间的地方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起,成都和武汉先后跃升中国经济总量10强城市之列。其背后重要原因是,内陆省会城市因其政治中心地位、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成为产业转移重点地区,并带来区域经济版图中地位的上升。因而,这两个人口均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的发展,也是观察内陆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的较佳样本。
21世纪宏观研究院拟通过经济体量、产业结构、创业氛围三个方面,就成都、武汉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六次GDP位次更替
近日,国务院还批复同意四川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当天有湖北统计局官员即在朋友圈转发新闻,并评论:成都GDP要超过武汉了。
武汉人对成都的关注程度,不是一日练成的。岁末年初,地方经济统计数据出来后,两城GDP数据长期不相上下,在官方内部的会议上,以及地方媒体的报道,都会把两城市的经济数据对比列出来讨论。
在武汉前市长唐良智履新成都市长后,两地对比更具话题性。在2016年的两会上,有媒体写出“‘前武汉市长’唐良智:力争让成都超过武汉”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
1990年至今,两市GDP出现过六次排名的更替。事实上,由于两市的经济总量常年差距在200亿元以内,往往是一两个大项目投产便可改变位次。
如2008年武汉因东风本田达产和富士康投产,GDP超越成都。之后成都亦发力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
先后引进了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富士康、仁宝、纬创等5大产业项目,于2011年实现了对武汉的超越。
2014年武汉市主要领导公开表示,要将成都作为赶超目标。当年,汉蓉GDP均过万亿,武汉以12.88亿元的优势超过成都。2015年武汉保持了这一格局,其GDP为10905.60 亿元,高于成都100亿元左右。
此次成都新代管的简阳市,2015年GDP为401亿。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2016年,成都GDP预计会超过武汉。
谁是创业第四城?
除了GDP的较量,近期两地的竞争还体现在争夺“创业之城”——都自称为“创业第四城”。
清科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报告提出,除了北上深及东部沿海地区以外,近年来风投机构的投资热点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国创新创业的版图,基本形成了北上深加成都、武汉的“3+2”格局,成都和武汉是新生的两支力量。
在打造创业环境上面,汉蓉都不遗余力。2015年,成都转、改和新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近80家,新引知名孵化机构近20家,已建成55个众创空间
目前,武汉共有各类孵化器217家,孵化场地总面积逾920万平方米,建有大学生创业特区72家。另外,武汉全面推进“青桐计划”,吸引大批大学生创业。
据统计,2015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4.86万户,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9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6545.9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8个百分点,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
武汉方面数据显示,武汉2015年全年新增工商登记市场主体12.57万户、新增创业人数2.73万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从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上来说,成都比武汉高很多,说明成都创业的活跃度比武汉更高。
在新一轮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二线城市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缺少龙头互联网企业带动,另外找人难。从城市的产业和人才结构对创新创业有重要影响。
从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对比来看,2015年,成都的一、二、三产业机构比为3.5∶43.7∶52.8,武汉结构比约在2∶48∶50。
相对来说,武汉的工业重镇特征更明显,从2011年到2015年工业产值数据来看,武汉持续先进成都,以武钢、东风汽车等为代表的央企国企,成为武汉的经济支柱。在新型产业领域,武汉的光电子和生物医药发展较好。
成都在三产方面有特别优势,其中,旅游人数和总收入长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互联网产业也实力雄厚,2003年,英特尔落户成都,带动整个产业链,随后汇聚了戴尔、富士康等电子信息产业入驻。
单从产业结构来看,在互联网创业方面,成都的产业基础更优化。但是从人才和科研优势来看,武汉更具优势。
成都共有高校56所,在校大学生超72万。而武汉常住人口1012万,而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18.33万,占常住人口的10%以上,占全国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的4.78%,位居全球城市排名前列。
目前,武汉地区集聚普通高校79所,各类科研机构778家,高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24个,高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高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两院院士58名。
但21世纪宏观研究院调研发现,武汉的问题是,很多毕业生不愿留汉,很多武汉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反映,本地难以找到所需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高端应用型人才更是紧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评价一个城市的创业环境,需综述各种城市特质。当下,创业大潮还在波涛汹涌,水退下后,武汉和成都还有留下哪些优质项目,然后才能真正判断谁是创业第四城。
城市营销成都先进
成都与武汉相比,不得不提的一个强项是:城市营销。一个佐证是,成都的城市营销的案例,写入了很多城市营销的论文和教案。
2008年以后,成都市政府跟国际知名公关公司合作,策划包装了系列城市营销活动。至今,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聘请专业国外公关公司为政府做营销方案,还并不是常态。
成都城市营销的一个著名案例,是在《功夫熊猫2》的电影中大量植入成都元素。据公开报道,“熊猫攻略”背后,是成都市政府与制片方,两年时间的大量视频会议、邮件、对接协商等沟通。
另外,成都拿下《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的举办权。每一届活动,都会吸引到数百名全球政坛领袖和全球500强CEO齐聚成都,既提升了成都全球知名度,也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从全球知名度以及城市美誉度来说,武汉跟成都还有不小的距离。以会展营销为例,武汉市商务局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成都市博览局有80人,而武汉市会展办内设在商务局,只有几个人办公。武汉会展专项资金每年2000万元,而成都是8400万元。
不过,武汉近两年在城市营销方面,也在奋起直追。比如2016年5月份的武汉马拉松,虽是首届赛事,却成为国内好评度较高的马拉松赛事,超过举办十多年的北马,和其他资深赛事。这也算是武汉这些年最成功的一次城市营销。同时,武汉近年把打造国际大都市列为目标,承办了WTA武汉网球公开赛等国际化赛事。对城市营销重视,也体现这两个城市产业结构正在迅速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
总体而言,由于城市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市场中的竞争者,更是区域经济活动及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因而,武汉与成都竞争上游,有其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