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忍得 高租金忍不得

2017-01-16 10:56:14   来源:搜狐焦点网

房价前景不再被看好时,开发商自然不愿意支付过高的补偿成本,更新这条路就越来越难走下去了。

近期,有一个做长租公寓的朋友告诉笔者,他把特区内某城中村的两栋农民房整租下来了,租期是三年,当期给那位村民业主的租金要比市场租金高10%。另外,他还承诺后两年每年给业主涨租10%。村民业主很开心,因为自己找“二房东”出租时,不仅无法保障可持续的长期租金收益,还可能会遇到一些通过“打隔断”抽水租金,甚至携款潜逃的不良“二房东”。

朋友将农民房重新装修后,焕然一新、干净卫生,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脏乱差、黄赌毒横行的城中村。而且,这两栋房屋内所有房间配备统一的室内生活设施,公共区域有统一的清洁安排和物业管理服务。甚至,每一套房非私人区域还可以定期免费清洁。丑小鸭仅仅洗了一下羽毛,身段就扶摇直上,朋友告诉笔者,如此这般捣腾以后,租金比过去村民业主散租时涨了80%。

看到笔者惊讶的表情,朋友坦然地说,别看租金涨了那么多,还是比同区域商品住房低不少。当下是个讲究“颜值”的时代,对于那些生活中讲究外表的“85后”、“90后”,甚至是“00后”来说,目前市面上小户型商品租赁房源非常走俏,且租金高得咋舌,很多人不得不与陌生人合租。经过简单改造过的这些农民房,面积小但格局精细,私密性颇佳,租金低廉,性价比高。

而且,朋友告诉笔者,新生代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挤1-2个小时的公交或地铁,大多数是夜猫子,晚上不睡,早晨不起。这些租金低廉的农民房,地理位置非常好,靠近地铁口,自然就成了较佳选择。朋友还说,前几天他和风险投资谈了一下,对方非常感兴趣。而且,城中村是深圳(楼盘)下一波楼市的“蓝海”,其价值长期内低估,目前盯上城中村的资本太多了。

确实,笔者调查了一下,该城中村周围的房价水平已达到6-8万元,甚至距离该城中村几十公里外的原特区外,房价也达到4-5万元了。特区成立近40年,大大小小的上百条城中村,像一个个孤岛一样,被亮丽光鲜的高价商品房包围。居住在这些城中村里的,多数是外来低收入者,包括卖房子的、摆地摊的、保洁保安等。现在,深圳房价上了几个台阶,律师和银行职员等白领也住这里。

自打深圳新增空间被开发殆尽后,开始打城中村主意的念头、行动从未停止过。起先是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这是个西方“舶来词”,原意是对城市衰败、产业落后地区的再造,将低效、无序的空间释放出来,提高单位空间的密度,增加城市功能,不仅空间利用更集约、有效,且城市外表更加美丽了。近年来,商品房价连上台阶,更新的拆迁补偿成本也水涨船高。

当前,容易更新的,都更新完毕,剩下都是难啃的骨头。特别是,当房价前景不再被看好时,开发商自然不愿意支付过高的补偿成本,更新这条路就越来越难走下去了。深圳房价越来越高,买房能力下降了,租房的人自然多了。近年来,但凡来深圳创业的,多数有城中村租房的经历,有的甚至长期租住在城中村。于是,类似于笔者前述朋友所言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不管是住房更新,还是长租公寓,尽管给城市腾出了空间,城市外表更光鲜了,但无一例外地,房价和租金提高了,这是一种隐蔽的驱赶低收入人群的做法。近期,国家鼓励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租赁经营,本意是好的,散租市场乱象太多、权益没保障,长期租赁的人太少。都挤到住房销售市场,需求能不大?房价能不涨?若有一些机构租赁,店大不欺客,先租后买就成熟了。

地方“唯机构论机构”,挖空心思找一些机构,把散租的房子集中起来,貌似规范了,但在商言商,房租高了不少。由此,散租也好,城中村乱象也罢,这是低租金的代价。相比“规范+高租金”,“不规范+低租金”或是很多百姓能接受的组合。基于市场化的改造,租金必然提高,其驱逐低收入人群的结果对城市并非福音。当下,补足政府监管是亟待建设的基础性制度,否则一切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