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80%房企可能被“吃掉”

2017-02-03 07:16:45   来源:搜狐焦点网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约有130家房企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百亿房企销售总额达到 5.7 万亿元,市场份额接近 50%。其中,销售超千亿房企达到12家,销售超3000 亿房企3家。

与此同时,行业洗牌在加速。房地产行业 2016 年发生并购案例近 190 宗,涉及金额超过 3500 亿元。

“大吃小”愈演愈烈

为降低开发风险和拿地成本,保利地产加大了并购力度。仅去年上半年,就通过项目并购方式获取了19幅土地资源。去年11月,保利又与中航达成协议,拟收购中航地产及其下属企业合计持有的10家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及1个房地产项目在建工程,标的资产预估值合计23.23亿元。

在过去一年中,阳光城不声不响地实现了从“招拍挂”到并购导向的转型。

去年12月26日,阳光城集团总裁张海民透露,2016年通过并购获得大约1900万平方米土地,目前一共有土地储备3800万平方米,可支撑未来3年发展。

今年1月6日,阳光城又宣布拟以13.51 亿元现金收购物产中大全资子公司中大地产、物产实业及控股子公司物产民爆挂牌出售的中大圣马及物产良渚等15家公司股权组成的股权资产包,同时承接物产中大及子公司对标的公司及其项下投资的富阳中大酒店,交易总成交金额104.69 亿元。

此外,被称为“并购王”的融创中国先后斥资约360亿元,相继从莱蒙国际、杭州金翰、联想控股、金科地产、嘉凯城等企业手中获取全部或部分股权以及项目。

“频繁的并购是一种趋势,2017年这种现象还会持续。”排名前列太平戴维斯上海估价部董事甘启善说。

一方面,为了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增加筹码,一些央企、国企进行了资产重组。例如,中海与中建地产的重组,巩固并提升了其千亿房企的地位;而因为母公司资本的注入,招商蛇口也一度成为中国较大市值的开发商。

另一方面,在竞争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为了弥补公开市场拿地不足、扩大土地储备,大型房企越来越多地通过并购扩大自身企业规模,以便继续掌握话语权,“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不断涌现。

80%房企可能出局

据不完全统计,房地产行业 2016 年发生并购案例近 190 宗,涉及金额超过 3500 亿元。

林波表示,对大型房企(规模性的房企)来说,业绩还会保持增长,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向这些企业集中。

“5年内出局的并表房企或将超过80%。”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年内百强房企的市场占有率会提高至少15个百分点,至55%-60%;十强房企的市场占有率会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至25%-30%;行业NO.1的市场占有率可能达到5%-8%。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型房企渐渐退出市场,大型房企正凭借品牌和规模优势,在市场调整期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

甘启善告诉澎湃新闻,“在房地产市场整体行业利润下降的背景下,对于一些财务成本偏高、负债比例较高的中小型房企来说,其生存空间将被大型房企进一步挤压,获取资源的难度也将提高。”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张化东也认为,随着土地成本的上升,对传统房企而言,收购土地或项目无疑是加速企业规模扩张,增加可售资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以收购方式获取项目的成本一般相对较低,可使企业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收购获取的项目可快速推向市场,加速企业资金回流。“必须要在其他的途径获取土地储备,较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去接一些小企业的项目进行开发。”

“大体上说虽然很多企业认为地产的黄金发展周期已经过去,但不代表企业认为规模的指标不重要了,很多企业依然需要做大规模……后续依然会有大企业并购小企业,以及中型企业之间并购等案例的出现。”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